英菲尼迪Q70L:从吊打BBA到二手车清仓的惨痛教训
-
在豪车这个范畴里,英菲尼迪Q70L以前凭着“吊打BBA”这般大胆的口号来到中国市场。现在呢它已然成了二手车市场上搞打折促销的东西。这当中的历程,也许能让我们对豪车市场的竞争有更深入的认识。
英菲尼迪Q70L的起点并不低。
日产旗下的这个高端品牌,在北美市场享有相当出色的声誉了。不过在中国其最显著的不足之处在于品牌影响力不够强大了。
尽管英菲尼迪努力通过Q70L的豪华配置以及性能展现来对市场发起冲击,不过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认知却早已在心中深深扎根。
在豪华车这一领域中,品牌溢价属于硬通货,而英菲尼迪明显地没有足够的品牌积累去支撑它那高昂的售价。
这就好比一个初出茅庐的选手,带着满腔热血冲向赛场,却发现对手早已占据了观众的心。
从产品力来看,Q70L并非没有亮点。
它采用了前置后驱的布局,搭载着2.0T的发动机,最大马力能够达到211匹,与之匹配的是7挡手自一体变速箱,其动力表现,值得称赞。
不过与同级别的BBA相比,它在科技配置方面以及内饰质感上,明显落后。
比如说Q70L的车内装饰设计倾向于那种古老的风格,在科技感以及智能方面的配置存在不足,而这些配置本来就应该是现代豪华车该有的,甚至它连像CarPlay这样比较流行的功能都没有配备。
这就好比一位穿着复古礼服的绅士,虽然风度翩翩,却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显得格格不入。
市场策略的失误更是加速了Q70L的陨落。
英菲尼迪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,定价过高导致销量惨淡。2021年3月,Q70L的销量仅为5辆,全年累计销量仅27辆。
这种高开低走的局面,不仅让消费者望而却步,也让经销商失去了信心。
这就好比一位自信满满的商人,以为自己能凭借一款产品横扫市场,却忽略了市场的复杂性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。
产品更新速度较为缓慢,此乃Q70L的一大问题。2014年上市之后,英菲尼迪未及时推出新款车型,故而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逐渐丧失了竞争力。在这段时间里,其销售和服务网络也并非十分完善,致使消费者对售后保障存有顾虑。就如同一艘在广袤海洋中航行的船只,未能及时修补漏洞,最终被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身后。
从数据来看,Q70L的贬值率令人咋舌。2014年上市时,其售价区间为49.98万-65.98万元,而到了2023年,二手车均价仅为9.5万元左右,9年贬值率高达85%。
对比之下,同期的奔驰E级和宝马5系二手车均价仍在20万元以上,贬值率仅约65%。
如此高的贬值率,无疑让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。
这就好比一场赌博,消费者不愿意为一款贬值如此之快的车买单。
英菲尼迪Q70L的落寞,其实也给其他二线豪华品牌敲响了警钟。
在竞争激烈的豪华车市场,品牌力产品力市场策略和服务网络缺一不可。
英菲尼迪尝试凭借一款车型“压制”BBA不过却忽视了市场的复杂性以及品牌的累积。
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,最终导致了Q70L的惨淡收场。
这就好比一场马拉松,只靠一时的冲刺,是无法赢得比赛的,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力和稳健的步伐。
从另一个视角思考,现在的Q70L售价下降了,为其带来新机会。对于注重性价比且不太在乎品牌附加价值的消费者,花9万元可拥有以前定价60万元的豪车,这或许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。就如同在二手市场找到一件珍贵古董,虽光芒不如以往耀眼,但对懂行之人而言,仍具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英菲尼迪Q70L的故事,或许能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:在豪华车市场,没有真正的“捡漏”只有适配市场的品牌和产品。这就好比一场恋爱,只有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,才能赢得对方的心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美俄博弈掀桌板?中俄能源锁喉杀!欧元自立惊呆老美
